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
(学制四年,工学学士)
培养目标: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,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有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能力,具备软件工程师基本专业素养,熟练掌握各类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,能在科研部门、教育单位、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、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主要课程:高级语言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、计算机组成原理、MySQL数据库原理、算法分析与设计、操作系统、软件工程、计算机网络、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Python程序设计、软件项目管理、云计算技术与应用、软件测试、HarmonyOS应用开发、HCIA认证培训等。
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: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、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、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、数据结构实验、计算机网络实验、嵌入式实验、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、Linux操作系统实验、软件测试、软件开发综合实训、交叉学科应用技术调研、开放性创新专题、等实践教学。
实验室建设:专业建设了一批适应于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,包括大数据基础实验室、大数据应用实验室、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、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、嵌入式实验室、单片机实验室、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、计算机网络实验室、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室,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、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、AI基础实验室、还包括计算机软件综合实验室。
校外教学实习基地: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,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,本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,其中发展了50余家优质实习基地,包括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、深圳深软新天科技有限公司、广州中旭恒创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、广州万维图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深圳市一诺软件有限公司、广东广安信息发展公司、广州翰智软件有限公司等。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。
专业特色:2004年本专业经教育部批准设立,是我校开办的第一批本科专业。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同时,本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,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,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人以上。。该专业紧密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,立足粤港澳大湾区,为湾区经济服务。形成了以培养工程实践性为主、工程研究型、创新创业型、工程研究型为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。在专业范围内实施本科导师制改革试点,每年吸纳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或控制技术研究所,参与导师科研项目。
技能证书: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华为ICT相关证书,阿里与百度相关证书,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(水平)考试相关证书:软件设计师、嵌入式系统设计师、系统分析师、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、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等。
就业领域: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科技、信息、教育、通信、IT、电子、金融等行业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、设计、开发、管理、服务等工作;就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。能够胜任政府机关、科研教育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等计算机技术、软件开发相关的科研、开发、应用、管理工作。
用户登录